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近3年,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及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已满“周岁”。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专家表示,自贸试验区再次扩容,体现了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自贸区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据了解,新设的7个自贸试验区,既有东北、沿海,又有中部、西部,加上原有的4个自贸试验区,初步形成了先行先试的区域发展布局。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新设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紧扣制度创新,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辽宁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专家表示,在辽宁设立自贸试验区,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现实意义。
辽宁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认为,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形成改革创新的高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加快振兴;有利于辽宁省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打造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有利于辽宁乃至东北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破解辽宁发展中的一些“瓶颈”性问题,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有利于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浙江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就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进行探索。
浙江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自贸试验区获批,将为浙江省改革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研究员秦诗立认为,浙江设立自贸试验区有助于立足长三角、辐射亚太地区,实现更好发展,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加快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金融、物流配套建设,将为建设全球一流海洋港口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河南省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认为,河南省自贸区获批建设,将有利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的联动建设,有利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同时,也将有利于发展壮大中原城市群,推动中原经济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焦锦淼表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形成新增长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河南自贸区获批建设无疑将加速这一过程。而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向东将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联系,向西密切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经济联系,向南加强与长江中游地区合作发展,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体系。
——湖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专家表示,此次自贸区获批,是湖北省获得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红利,是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建华认为,湖北获批自贸区,这对于进一步带动中部地区、长江中游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被寄予厚望。尤其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通过自贸区的试验,在内陆地区探索可复制的经验,能够让整个中部地区迈向新阶段。
——重庆市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永才表示,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重庆市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设立自贸区,对重庆,对两江新区,将迎来重大机遇。自贸区的建设,将不断扩大开放,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发展环境和制度环境,极大促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系。
——四川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主任、教授孙超英表示,自贸区作为四川的新名片,将会进一步扩大四川对外开放的水平,提升四川的国际竞争力,发挥四川的经济辐射作用。具体而言则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加强区域协作交流,提高合作效率;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服务业发展;构建国际人才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
——陕西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专家表示,在陕西设立内陆型自贸试验区意义重大,有利于西部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我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张宝通表示,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此次入选自贸区,彰显了国家进行内陆开放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陕西是全域范围内的自贸区概念,而不仅仅是西安市。下一步,陕西自贸区将结合国务院的要求,做出地方特色。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表示,7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省市在各自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以及吸引外资方面较为突出,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设置不同的改革路径,体现的是区域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考虑,能够达到探索改革深化路径、转型模式、培育构建主导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效果。
自贸区带来诸多利好
专家表示,7个自贸试验区获批,代表着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同时也将给老百姓、产业等带来诸多利好。
就老百姓而言,自贸试验区扩容带来的最大利好就是可以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
业内人士透露,伴随着自贸区的发展,中间的贸易环节会进一步压缩,商品的销售成品可能会逐步下降,商品售价就可能会下跌。同时,自贸区有助于引入更多的进口商品,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例如,进口商品将更加便宜、放心,自贸区内可设立进口商品直销店,价格比市场便宜10%至30%;平行进口车价格将更便宜,由于打破了4S店单一渠道购车的垄断,价格比市面便宜近30%;就职外企机会越来越多,自贸区内创业门槛更低,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就产业而言,有分析人士表示,自贸区对所在地区产业的提振作用主要集中在六个领域,一是金融服务领域,二是运输服务领域,三是商贸服务领域,四是专业服务领域,五是文化服务领域,六是社会服务领域。为此,随着贸易区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未来区域内相关公司将持续受益于自贸区建设与发展。(编辑:谢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