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主要职责
(一) 贯彻执行国家科学技术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研究科技发展和科技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负责编制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负责省科技攻关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确定与组织实施。
(三)组织拟定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指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四)组织拟定科技促进农村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建设和社会建设。
(五)组织拟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和措施,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织相关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六)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建议,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审核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的组建和调整。
(七)负责编制和实施省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地计划,提出科研条件保障的规划和政策建议,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共享。
(八)负责归口管理的科技经费预决算及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和措施。
(九)归口管理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保密、技术市场和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拟订科普工作规划和政策,推动科普工作;负责相关科技评估管理和科技统计工作;指导科技中介服务,推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十)归口管理科技外事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审核审批全省出国(境)科技活动事项、参加国际科技组织和邀请外国人来华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事宜;审理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事项;协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工作。
(十一)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概况
安徽省科技厅2015年度部门预算包括厅本级预算和厅属事业单位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共14个,具体情况见下表。安徽省科技厅编制644人,目前在职535人;离休人员21人,退休人员488人。
|
序号
|
单位名称
|
单位性质
|
|
1
|
安徽省科技厅本级
|
行政单位
|
|
2
|
安徽省知识产权局
|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
|
3
|
安徽光电技术研究所(转制单位)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离退休)
|
|
4
|
安徽省生物所(转制单位)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离退休)
|
|
5
|
安徽省科技研究开发中心(转制单位)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离退休)
|
|
6
|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
7
|
安徽省中澳职业技术学院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
8
|
安徽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
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
|
9
|
安徽省科技情报所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
10
|
省科学技术研究院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
11
|
安徽省科技厅四里河后勤管理处
|
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
|
12
|
安徽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
13
|
安徽省科技档案馆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
14
|
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
|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三、2015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攻方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决定性作用为动力,以推进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和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在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更加开放的创新型省份,打造全国区域创新先行区上取得更大进展。
1、紧扣发展大局,着力加快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坚持从省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一是围绕产业链系统梳理创新链,找准制约产业创新薄弱环节,强化政策、平台、项目、人才、园区、产业化一体化部署,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一批科技应用示范工程,攻克一批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合肥、芜湖等市加快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建设高新区,加快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四是以研发中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领域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改革,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五是发挥科技支撑农业和社会发展作用,推进建设皖江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示范区,组织实施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和科技惠民计划。
2、强化政策激励,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全面总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打造“1+6”政策升级版,加大政策激励引导力度,促进更多的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一是完善创新能力建设补助奖励机制,支持骨干企业建设研发机构,购置研发设备,整合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承担实施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健全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发后补助机制,认真落实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探索股权投入方式,抓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组建运行,重点扶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抓好省股权交易中心管理运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四是继续实施好公开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引进培育高端领军人才携带科技成果来我省创办合办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抢抓试点机遇,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抓住国务院赋予合芜蚌试验区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试点机遇,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一是研究制定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完善激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项目立项、科技经费分配、科技绩效评价机制。帮助中央在皖试点的事业单位制定实施方案,规范相关程序,建立健全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二是加快推进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产学研实体建设,引进高水平研究单元,加快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工程、未来网络先导试验网等前沿项目和共性研发平台建设,探索以“产”为龙头的新型产学研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创新公共服务展示、交易、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去、引进来以及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的机制,加快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和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4、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把深化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跟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实施,全面谋划推进省级科技财政计划经费管理改革,完善科技经费后补助方式,构建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二是进一步放大合芜蚌试验区先行先试效应,着力在人才特区建设、新型产学研实体建设、重大原创成果研发、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股权和分红激励等重大政策试点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加强合肥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探索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深化省级创新城市(县)建设试点工作,支持各地开展专项特色科技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四是打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四、2015年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按照综合预算管理的原则,安徽省科技厅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安徽省科技厅2015年收支总预算134530.3万元,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财政专户管理非税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
五、2015年收入预算情况
安徽省科技厅2015年收入预算134530.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31096.3万元,占97.45%;财政专户管理非税收入1865.0万元,占1.39%;事业收入880.5万元,占0.67%;上级补助收入610万元,占0.4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52.0万元,占0.04%;其他收入等26.5万元,占0.02%。
六、2015年支出预算情况
安徽省科技厅2015年支出预算134530.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0658.7万元,占7.92%,主要用于保障机构日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等;项目支出123871.6万元,占92.08%,主要用于完成科技部门职责和科技事业发展支出等。
七、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情况
安徽省科技厅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131096.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1287.9万元,占0.01%;教育支出1438.5万元,占0.01%;科学技术支出124912.2万元,占95.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92.3万元,占0.02%;医疗卫生支出335.5万元,占0.003%;住房保障支出329.9万元,占0.003%。具体情况如下:
(一)“一般公共服务”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1287.9万元,比2014年财政拨款预算减少298.7万元,增长-18.83%,主要是“专利发展专项”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改列一般转移支付。其中,“行政运行”预算177.8万元,主要用于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省知识产权局在职人员支出及公用经费支出、国家知识产权局合肥代办处人员支出及运行经费等;“专利试点和产业化推进”预算115.0万元,主要用于专利试点和产业化推进专项;“专利执法”预算100.0万元,主要用于专利执法专项;“知识产权宏观管理”预算100.0万元,主要用于知识产权宏观管理专项;“其他知识产权事务支出”预算795.1万元,主要用于专利发展专项等。
(二)“教育支出”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1438.5万元,比2014年财政拨款预算增加1438.5万元。其中,“高等职业教育”预算1438.5万元,主要用于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在职人员支出、公用经费支出,以及高职建设专项经费。
(三)“科学技术支出”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124912.2万元,比2014年财政拨款预算增加18851.5万元,增长17.78%,主要是省科技厅2015年部门减少30家省属科研机构预算、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转列一般转移支付,同时增设国家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专项资金预算等。其中,“行政运行”预算984.6万元,主要用于厅机关在职人员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一般行政管理事务”预算17.8万元,主要用于科技信息网络维护及电子政务系统业务网建设经费、自然科研系列职称评审等;“其他科学技术管理事务支出”预算629.9万元,主要用于科技管理综合业务经费等;“自然科学基金”预算4000.0万元,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基金专项;“机构运行”预算2136.4万元,主要用于省科技厅直属预算单位在职人员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社会公益研究”预算1475.0万元,主要用于省科技厅直属预算单位社会公益项目研究经费等;“其他应用研究支出”预算1478.0万元,主要用于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项目预备费等;“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预算105825.0万元,主要用于创新型省份建设、国家科技项目培育、科技惠民技术攻关等;“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预算2710.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皖江农业园区等;“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预算3410.0万元,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机构等;“科技条件专项”预算435.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动物、科学仪器等科研条件专项等;“科普活动”预算80.0万元,主要用于科普活动、科普产业发展等;“重大科技合作项目”预算665.0万元,主要用于对外科技合作计划等;“其他科技交流与合作支出”预算80.0万元,主要用于中关村科技合作等;“科技奖励”预算725.0万元,主要用于科技成果奖励及考核评比经费;“转制科研机构”预算0.5万元,主要用于转制科研机构遗属补助;“其他科学技术支出”预算260.0万元,主要用于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经费、科技金融服务及创投机构调查等。
(四)“社会保障和就业”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2792.3万元,比2014年财政拨款预算减少4178.1万元,增长-59.94%,主要是省科技厅2015年部门减少30家省属科研机构预算相应减少离退休人员支出等。其中,“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预算472.4万元,主要用于厅机关和所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事业单位离退休”预算2319.9万元,主要用于省科技厅直属预算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
(五)“医疗卫生”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335.5万元,比2014年财政拨款预算减少450.5万元,增长-57.32%,主要是省科技厅2015年部门减少30家省属科研机构预算相应减少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等。其中,“行政单位医疗”预算104.0万元,主要用于厅机关及所属参公预算单位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事业单位医疗”预算231.5万元,主要用于省科技厅直属预算单位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
(六)“住房保障支出”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329.9万元,比2014年财政拨款预算减少292.4万元,增长-46.99%,主要是省科技厅2015年部门减少30家省属科研机构预算相应减少住房公积金和提租补贴支出等。其中,“住房公积金”预算238.4万元,“提租补贴”预算91.5万元,主要用于厅机关及所属预算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发放提租补贴等住房改革方面的支出。
八、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省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三)上年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四)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五)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附件:
1. 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总表
2. 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
3. 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
4. 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5. 2015年部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算表
|